赵旭 官方网站

+收藏:http://zhaoxu.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赵旭和他的“宁平系列”之(八)左寨遗址
2019-07-17    浏览(202)    作者:赵旭    来源:赵旭 官方网站

左寨是一个古老的村庄,位于宁平镇西南18里处,是宁平镇韩楼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

左寨是一个拥有一千余人的村庄,村民都姓左,村既大姓又纯,这在当地是独一无二的。据《左氏家谱》记载:左寨人的始祖左淇贤,宋初曾为河间防卫使,祖居山东省枣林庄修竹村。明初,左氏先人迁入今郸城汲水乡左集一带。大约1820年,左氏十世祖先左立周率族人从左集迁到今天的左寨。当时方圆几里荒无人烟。1853年,豫东一带捻军起义声势越来越大,社会大乱,为了保护族人生命和财产安全,族长决定人力挖土筑寨。清朝地方政府拨付了部分银两,加上族人集资,筹够了建寨资金。左氏家族齐心协力,男女老少齐上阵,昼夜奋战,肩挑人抬,人力打夯,历时三年,筑成一个东西长500米,南北宽300米的大寨,并建了东西两个青砖黛瓦的大门楼。寨墙底宽5米,高约4米,上口厚2米,全部是夯土建成。村民左东军回忆说:“我的爷奶曾多次说过:共产党的部队是好部队,在左寨驻扎时,从不骚扰老百姓。抗战时期,共产党的将领彭雪枫、魏凤楼曾带领部队在左寨驻扎修整。解放战争时期的白色恐怖之下,左寨的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多次掩护共产党员,救助解放军的伤病员,保管部队军需物资,烙大饼做布鞋支援前线,优秀青年直接参加解放军等,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抗美援朝期间,寨里男人坚持生产劳动,女人们或做军鞋,或给志愿军炒炒面。人们的思想觉悟很高,即使自己和家人忍饥挨饿,受苦受累,也要按时完成上级交给的物资供应任务。左寨人的高凤亮节,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

左寨的寨墙和门楼雄伟壮观,内外布局合理。寨的四周全部是人工挖的海子(沟),沟宽五米,水深三米,即使涉水过了海子,也爬不上寨墙,因为墙根处很陡,几乎无立足之地。海子里的水一年四季都较深,东西寨门各备有四门土炮,装火药和石子,射程50米,寨内还有土枪数十支,所以左寨易守难攻,非常安全。附近老百姓一旦有难,就立即扶老携幼,逃进左寨躲起来。寨内东西大门之间,有一条宽五米的大道和四条小路。南北有四条小巷,行走非常方便。寨内还有五个水坑,分散在寨内合理的地方,目的是防涝,如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雨水都流进了大坑,不会造成涝灾。海子和大坑内也有一些植物,如芦苇、菱角、莲藕,环境优美,鸭鹅戏水,鱼虾成群,蓝天碧水,空气清新。寨内东西各有一口水井,供全寨人畜用水。

东门内侧路南有一个“痒痒坑”,没人敢去洗澡。如不注意在里面洗了澡,出来后身上会发痒,皮肤起很多痒痒疙瘩。寨里的人们都谈之色变,干脆给它起名“痒痒坑”,至今无人考证“痒痒坑”水质的特殊性。

左寨是一个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古寨,1940年被日本人用大炮炸塌了西门。解放后,人们没有文物保护意识,把寨墙和寨海子都破坏掉了,左寨目前只存留在一些老人的记忆中。左寨遗址于2010年8月被郸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郸城县文物保护单位。


(左寨大庄兀近照)

左寨的东南角有一个大庄兀,据83岁的村民左照凯回忆:解放前,这个庄兀占地近百亩,仅庄兀顶子也有四十多亩,高约十米。他小时候曾站在寨东门一丈多高的门楼上往东南看,隔着庄兀只能望见二里外张盈楼村的树梢子。上世纪六十年代平整土地时,全村几百人参加平整庄兀,人们喊着口号,挖的挖,抬的抬,取庄兀上的土填洼地,把庄兀东边的洼地填平了。又经过二十多年的机械化耕种,目前庄兀占地约6亩,高约2米。《文物名录》记载:左寨遗址属于商代遗址。左寨西面也有个小庄兀,多年前被挖平,是卢家大户遗址,属于汉朝遗址。



(古寨门门楼——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世纪六十年代,村民左东林在庄兀地犁地发现一件灰瓦色的陶制东西,长约一米,宽约0.4米,厚约0.2米,中间分层,当时碰烂了。村民左同成在庄兀地犁地时发现三件东西,两件完整,一件烂了。这三件陶制东西形状一样:高约50公分,上细下粗,底座和上部都是圆形的,底座直经约20公分,分好几层,上口直径约5公分,有点像塔或烛台,这几件东西经村里在西安工作的考古专家左忠成考证,认为是商朝的文物,左东林发现的是商朝乐器,左同成发现的是商代花瓶。

村东头的左昭峰说:“大约是1980年,我在庄兀东南角坟南边拉土,挖了4镐深(约一米),发现了砖砌的洞,呈东北西南方向,拆开砖洞,见洞呈圈门形状,约一米宽,一米高,是用大青砖粘石灰砌成的。我往洞里走了丈把远,里面阴气太重,因害怕里面有蛇,就退回来了,随即用土把洞封住了。”30多年前,一个村民在庄兀顶子上的东西小路附近发现了一个地老鼠洞,他一直挖下去,挖出坛子、罐子、陶片之类的东西,在约二尺深的地下,发现了大青砖砌成的洞。他们两人的说法,证实了庄兀下确实有砖洞。

2016年,一位村民在庄兀上挖沟种山药,挖出十几件玉器及陶器。多年来,还有一部分村民在庄兀地耕种时发现陶器、陶片、古砖等。

有人说,左寨庄兀是古庙遗址,也有人说是古墓或古墓群,由于没有进行发掘,庄兀下的秘密一时还不能揭开。

平原地区高大的庄兀在史书也被称为山,左寨南侧是古老的洺水自西向东流过,所以,可以说左寨的地形是依山傍水。据村里老人讲,左寨人的先祖当初就是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才确定在这儿定居的。多年来,左寨人秉承祖训,奋发图强,团结奋进,丰衣足食,繁衍至今,形成了一个一千多人的民风淳朴、人财两旺的左寨村。左寨人左东军根据族人的生活习性和优良传统,请人总结出212字的《左氏家训》,内容涉及做人做事原则及日常行为规范,强调培养后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当地有句口头禅“肖庄的馍,左寨的学”,意思是肖庄的馍蒸得大,好看又好吃,在附近有名;“左寨的学”是说左寨人重视后代的学习,即使生活困难,也会支持孩子上学。在村民们朴实的意识中,只有好好学习才会有出息。自然形成了“以孩子上学成绩好,考上名校为荣,大家互相攀比谁家孩子最有出息”的崇尚学习风气。近年来,村里每年都有几人考入985、211大学,有的学生继续努力,考上名校研究生、博士生。年轻一代人中,目前在国外及国内一线城市工作的有二十多人。几十年来,左寨一直人才辈出。解放后的艰苦年代里,村里出了几位大学生。据统计,不算年轻人,村里50岁以上在外工作人员有37人,有人是教授、专家,政界、军界更多,科级及以上有14人,其中左国福一家4局长(左国福本人、儿子、女儿、女婿),原安徽省经委主任杨景标(左国德三子,随父母逃荒要饭时被送养到安徽省凤台县一农户家),原广东省阳江市副市长左建军,左久成任石家庄测绘院党委书记,还有一些教育界、商界成功人士,这里不再一一叙述。左寨一个自然村走出人才之多,在当地是罕见的,这应归功于村民们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和良好的家风。

附:

《左氏家训》

教我后人 男女遵循 耕读持家 莫忘遗训

同姓不婚 永远记准 男女平等 一视同仁

落户女方 歧视不准 养子育女 待之如亲

异母子女 切勿两分 教育子女 孝悌忠信

培养人才 家教是本 德智体美 密不可分

节约持家 克俭克勤 放荡教子 自毁子孙

为国争光 全家奋进 举止礼貌 文明精神

孝敬父母 为人之本 烟酒适用 贪杯伤人

赌博奸淫 更要严禁 政策法令 必须遵循

族内团结 和睦乡邻 外族友爱 不得凌人

大族主义 万不能存 兄友弟恭 致力科文

家庭富裕 扶困济贫 筹资助学 振兴斯文

拟此家训 垂教子孙 遵纪守法 老实做人

(本文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左兵、左东军提供的资料,采访了村里老年人左昭凯、左国福等,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作者简介:

赵旭,字子舒,网名(笔名)驿外断桥边的梅、秋夜月等,郸城县宁平镇人,大专文化,郸城县司法局公务员,周口市作家协会会员,《文化郸城》编辑,《宁平镇镇志》主编,平时爱好写作,有五十多篇文章发表于各级报刊、网站。

标签:
分享: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