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旭 官方网站

+收藏:http://zhaoxu.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赵旭和他的“宁平系列”之(一)《宁平故城》
2019-07-16    浏览(6730)    作者:赵旭    来源:赵旭 官方网站

    宁平故城,五帝时期就有城廓,至今已约五千年的历史了。
    五帝中的第三帝——帝喾把都城迁到亳(今宁平)。商朝前期,成汤把都城从商丘迁到亳(今宁平),历五代十王,亳前后为都城约二百年。亳后来为商朝国戚及侯伯封地,延至春秋称亳城或亳社。战国时期,宁平称“留”城或“留木”城。(上述结论是郸城历史文化研究员孔祥本老师考证的)两汉称“宁平”,两汉时期在宁平设宁平县,名字延续至今。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妹妹伯姬公主被封为“宁平长公主”,她在宁平生活了四年,死后葬在宁平城南宁平城南三公里处。公主墓虽栉风沐雨近两千年,目前还保存完好。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东海王司马越灵柩东运时,途径宁平,石勒的军队追上,大败晋军,焚其尸骨,“王公士卒死者十余万”。加上随军家眷及附近百姓,死亡人数或近二十万。这次战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宁平战役”,所以,后世又称宁平城为“临兵城”。宁平故城经历这次战役被彻底毁坏,后世在宁平故城废墟的北面重建了宁平城(以下仍称宁平故城)。清朝康熙《鹿邑县志》记载,宁平城是当时方圆几十里最大的城。1929年,县境内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宁平小学党支部在宁平建立。1938年,中共在宁平开办抗日干部培训班,培训干部50人,历时月余。张爱萍、李子木等将军也先后在宁平开展工作。宁平故城在解放后被彻底拆除,故城的片段仅仅残存在目前已八十多岁的老人记忆里。据几位老人回忆,宁平城于1948年解放。之前,宁平故城保留得相当完好,城墙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城门及烽火台巍峨壮观,给人们威严、庄重、神圣感,处处彰显着宁平故城历史上的繁荣与辉煌。1995年9月,日本广播协会NHK电视台《中华五千年》摄制组到宁平故城进行实地考察,并于当年12月7日对宁平故城遗址遗物和外景拍摄制片,纪录片曾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宁平故城如今还残存部分城墙,故城遗址被河南省政府宣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解放前,宁平故城四周有高大的城墙,东西长620米,南北长612米,总长2464米,把宁平城紧紧地围了一周。城墙外有两丈多宽、一丈多深的护城河,俗称“寨海子”。故城有四门相照。东门“旭日”,意为旭日东升,原东门位于现在东门大桥外打铁处。西门“金德”,西方属金,原西门位于现在西门外榨油处。南门“阜财”,语出《孔子家语.辩乐解》:“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原南门位于现在南门大桥。北门名“动阳”,北门正对八卦定位“坎”方,有一阳动之说,原北门位于现北门大桥。
    宁平故城四门都有高大的双门楼建筑格式的门楼,各个门楼都是前小后大,青色小瓦,斗拱建筑,端庄、大气。这四个门楼都是用大青砖砌成的,并且有外门、内门之分。门是厚木门,用上好的东北红松做的,上面有成排的大铁铆钉。门口宽约5米,门高约丈余。里门、外门相距有八九米之多,人进去后有钻隧道的感觉。门楼是砖瓦结构屋脊有两丈余高,设有炮口、枪眼。每个城门有两眼大铁炮,炮筒约有一丈长,炮筒跟现在的高压线杆粗细差不多,装满药可以打二、三里远。四个门楼在解放后土改时(大约1949年)拆除,拆下的大青砖后来建了宁平粮库大仓。宁平城墙全部是用土夯成的,下面是大寨墙,厚度有九米多,高约三米多。大寨墙上有小寨墙,小寨墙有一米多高,一米多厚,上面有便于打枪防身的垛口。城墙的四角各有一个碉堡(又称烽火台),碉堡建在大寨墙上,约有两丈多高。碉堡上面是圆形的,直径约5米,周围有枪眼、炮口,如遇兵、匪入侵,周围村庄的人们纷纷进城避难。多年来,兵、匪面对坚固的宁平城也无可奈何。宁平故城有内外城之分,外城里面还有内城,内城在中心区,较外城规模小了很多,内城也有相应的防卫措施,所以,宁平城是非常牢固的。宁平城附近广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绿头绳,红头绳,大炮打不透宁平城。据说,日本人侵略中国时期,也没能够武力打进宁平城,可见宁平城之坚固非同一般。
    宁平故城历史久远,文物众多。现有“宁平故城遗址”、“宁平古战场遗址”、“宁平古墓群”等古迹留存与世,周围有“梁庄遗址”、“杨德寺遗址”、“展庄户遗址”、“王子庄遗址”、“赵楼遗址”、“杨寨遗址”等文物保护单位。经专家考证,这些遗址大多属于大汶口文化及龙山文化,距今已2500—5000年的历史了。几处遗址连为一体,占据方圆25平方公里的土地。地下文物众多,或许有一些历史秘密在地下埋藏着。这些遗址说明了在历史发展的一段时期,宁平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占有重要地位。
    可以说,宁平城是革命老区,又是历史文化名城。
如今的宁平城到处都是钢筋、水泥构筑的现代建筑,看不到历史古城的影子,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甚至连一点仿古建筑也没有。那一段残存的城墙和周围的数块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在暗自流着悲伤的泪水,努力地向世人证明着宁平古老而辉煌的历史。
赵旭和他的“宁平系列”之(一)《宁平故城》
    (说明: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参考了孔祥本老师的文章,在此表示感谢!宁平历史悠久,但史志记载较少,文中一些内容是作者走访多位民间老人搜集整理的,难免有错误之处,欢迎历史工作者、文友们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
   赵旭,网名(笔名)驿外断桥边的梅、秋月夜等。郸城县宁平镇人,大专文化,在郸城县司法局工作,被聘为《宁平镇镇志》主编,平时爱好写作,有三十多篇文章发表于各级报刊、网站。

标签:宁平
分享: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