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旭 官方网站

+收藏:http://zhaoxu.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赵旭和他的“宁平系列”之(五)——《宁平城之战》
2019-07-16    浏览(246)    作者:赵旭    来源:赵旭 官方网站

   在淅淅沥沥的绵绵秋雨中,我撑着一把雨伞,走过宁平大街,再次来到宁平南门外的宁平古战场遗址(位于郸城县宁平镇),凭吊那些1706年前在此死去的人们的亡灵。放眼望去遍地是绿油油的庄稼地,玉米、大豆一片葱茏,焕发着勃勃生机。身后是热闹的宁平大街,充满现代气息的高楼林立着。眼前安静祥和的景象很难使人与1706年前在此发生的中国历史上著名战役——“宁平城之战”联系在一起。
   历史又回放到西晋末年的一页: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八王之乱”后,西晋王朝已经开始衰退了,朝廷内部也越发混乱,人民生活更加困难,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各族人民纷纷举起反晋大旗。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趁机起兵,在平阳称帝,建立“汉”国,与晋王朝争夺天下。公元309年,刘渊派大将军石勒、王弥率军侵掠于河北、中原地区。一年多时间,很多地区沦陷,西晋都城洛阳危在旦夕。
   东海王司马越当时任朝中太傅,是晋王朝的掌权者。他认清天下形势,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不顾及整个西晋王朝的利益,借口去攻打石勒的军队,带着十余万将士、宗室和家眷离开了洛阳,洛阳城仅留下三万多兵马。实际上,司马越带着一干人马进驻于项城(今沈丘槐店西)。公元311年3月,司马越病死于项城。司马越临死前,把后事交付给太尉王衍,这个王衍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信口雌黄、华而不实的人。众官员推举王衍做元帅,王衍自知无能,让给襄王司马范,司马范也不接受。于是大军在没有统帅的情况下,由王衍、司马范等一群高级官员共同领导,护送司马越的灵柩,前往他的封地东海国(今山东省郯城县)安葬。
   当时的宁平城属于梁国苦县,是方圆百里最大的城,是东西、南北的交通要道,也是南部的项城前往东海国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当司马越的灵柩在军队的护送下走到宁平城附近时,被石勒的三万精锐骑兵追上。石勒命令军队把晋朝军民团团围住,宁平城之战就开始了。《晋书·列传第二十九》记载:“永嘉五年,(司马越)薨于项。秘不发丧。以襄阳王范为大将,统其众。还葬东海。石勒追及于苦县宁平城,将军钱端出兵距勒,战死,军溃。勒命焚越柩曰:‘此人乱天下,吾为天下报之,故烧其骨以告天地。’于是数十万众,勒以骑而射之,相残如山。王公士庶死者十余万。王弥弟璋焚其余众,并食之。”《晋书·载记第四》记载“苦县宁平城大屠杀中,汉人被杀人数为二十余万。”通过上述两段文字的记述,使后人知道:碣人石勒的骑兵围杀晋军十余万人,受军队庇护的官员、贵族、家眷及百姓被杀十万余人。其中,西晋王室的36名权贵或战死或被活埋。更为残忍的是王弥的弟弟王璋率领的骑兵,把一些手无寸铁的汉人焚煮之后吃掉了。这是史书上少有记载的人吃人事件,不是因为军队断粮,而是在缴获的军资、粮食堆积如山的情况下发生的,说明了当时的匈奴军队对待汉人凶狠、残暴,毫无人性,完全是禽兽行为。这场战役导致宁平城周围出现了真正的“白骨露于野,百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在这场战役中,有两千多年历史、规模宏大的宁平城被彻底损坏,现在占地十多亩、高达三米多的梁庄堌堆就是宁平城被毁后留下的遗址之一。《晋书》记载:西晋人口为两千万人,可这一战役就死亡汉族军民二十余万。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五胡乱华”事件之一。
   通过这场战役,石勒的军队消灭了西晋的有生力量,导致西晋王朝一蹶不振。西晋王朝苟延残喘地维持了几年,于公元316年灭亡。可以说,“宁平城之战”是决定西晋灭亡的关键性战役。
   数年来,每逢下暴雨后,人们就会在宁平城南门外的田地里,捡到很多被雨水冲刷出来的铜箭头、铁器等。在十几年前的文物普查时,普查人员在宁平古战场遗址一带,清理出大量的铜箭头、兵器和大量叠压的尸骨,这一发现印证了宁平古战场确实经历了灭绝人性的疯狂大屠杀。

作者简介:
   赵旭,网名(笔名)驿外断桥边的梅、秋月夜等。郸城县宁平镇人,大专文化,在郸城县司法局工作,被聘为《宁平镇镇志》主编,平时爱好写作,有三十多篇文章发表于各级报刊、网站。本文已授权“老家郸城”系列平台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任何改编须经作者同意。

标签:宁平故事
分享: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