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旭 官方网站

+收藏:http://zhaoxu.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赵旭和他的“宁平系列”之(四)—《宁平公主》
2019-07-16    浏览(218)    作者:赵旭    来源:赵旭 官方网站

    无论是史书上或影视剧中,皇帝都被称为“真龙天子”,公主都被称为“金枝玉叶”,可以说他们都是高高在上、远离民间烟火的人。可在我的家乡郸城县宁平城南4公里处,有南北两个高大的土丘,当地民众称“公主坟”,因距大张庄村较近,又称“大张庄堌堆”,这就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妹妹——宁平公主刘伯姬的墓冢。
   或许是受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制度的影响,即使贵为公主,也没有史学家为她立传。关于宁平公主刘伯姬的历史记载,《后汉书》上仅有寥寥几句话,所以本篇写了宁平公主的一些传说。
   刘伯姬生于公元前2年,南阳蔡阳人,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胞妹。刘伯姬是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其父刘钦任南顿县令。公元22年,刘秀和大哥刘縯起兵反王莽。刘伯姬虽为女流之辈,但文武双全,且聪明机智、胆识过人,随刘秀的义军转战南北,出生入死。汉军舂陵起兵后,接连打了几次胜仗,都统刘縯灭莽心切,不顾敌众我寡的事实,自作主张攻打南阳。结果在小长安村(今天南阳市南)遭到王莽大军的伏击,很多汉军将士和眷属倒在血泊中。刘秀的多位亲人阵亡,刘秀、伯姬兄妹同骑一匹战马向外突围,正行间,见王莽的一队官兵正枪挑二姐刘元和两个尚不懂事的外甥女。刘秀目睹此状,血脉喷涌,拔出宝剑,要与敌人拼命。在此之际,伯姬急喊:“三哥冷静!千仇万恨日后再报。我们都不能死,死了谁还报此血仇!”刘秀强忍血泪,和伯姬跃马冲出了重围。
   汉军遭此失败后,刘伯姬分析了失败的原因,从自己准备做嫁衣的布料中选了4面黄锦绢面,配了五色彩线,亲手绣了四面大旗,分别绣着“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八个大字,每面旗中间绣了个斗大的“汉”字。腊月三十那天,刘縯率军出征,伯姬亲手把四面大旗交给大哥刘縯。四面旗帜飘扬于军中,将士们热血沸腾,士气大振。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刘縯联合义军对王莽的军队发起反击。刘伯姬守在棘阳空城中,一面组织老弱病残士兵守城,一面派人将战鼓抬上城头。刘伯姬亲自擂鼓助战,鼓声响彻云天。义军越战越勇,莽军闻之丧胆。棘阳一战,义军大获全胜,杀死敌军十万多,也为死去的亲人们报了仇。刘伯姬在一次次战斗中表现出惊人的冷静和机智,几次助刘秀化险为夷。她的大智大勇不仅救了自己与刘秀,也为东汉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其间,刘秀多次往来于宁平县,有几次在宁平一带转危为安,可以说,宁平是刘秀的福地。(当地现仍存光武庙,民间流传很多关于刘秀的传说)公元23年,刘伯姬与大将军李通结婚。公元25年,刘秀登基,称光武帝。公元26年,刘秀封刘伯姬为宁平长公主,封地在宁平县(治所在今天的郸城县宁平镇,包括郸城县大部分及鹿邑县的部分边缘地区、安徽省亳州市、太和县的部分边缘地区)。封伯姬的丈夫李通为固始(距宁平约60公里)侯,拜大司农。因天下初定,中原地区盗匪较多,公主就带兵长期镇守宁平,剿灭匪盗,安抚四方。宁平一带如今还流传着一些与宁平公主练兵有关的传说,像马洼是宁平公主练骑兵的地方,战马长期踩踏加之尘土飞扬而去,几年下来,几百亩的练兵场地势较周围低了几十公分,所以叫马洼;王子庄东南角的大土丘被称为皮庄兀,是因为宁平公主练兵时,曾把自己的牛皮帐篷搭在这个庄兀上;梁庄堌堆又称点将台,是因为宁平公主曾在站在上面检阅将士。刘伯姬在宁平生活期间,曾向皇上要求多拨粮饷,用以赈济饥民。公主心地善良、体恤百姓,为宁平县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深受百姓爱戴。公元30年,宁平公主积劳成疾因病去世,年仅32岁。刘秀根据她生前的要求,降旨在宁平城南4公里处选了块风水宝地做为墓地,建了地宫,修建墓冢。(宁平公主墓详见明《归德府志》、清《鹿邑县志》)公主病逝后,她的儿子李雄被封为召陵侯。
宁平公主去世后,四方百姓思念公主,念念不忘公主的恩德,就用民间最虔诚的方式来纪念她。每逢春节,周围村庄的百姓就把第一碗饺子供奉在公主坟前,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及春节期间,前来为公主上香、烧纸的人们络绎不绝,还愿的鞭炮声接连不断。人们把公主看成万能的神灵,在她坟前祷告,祈望风调雨顺、幸福平安。
   宁平公主墓南濒浩浩洺水,北依宁平古城,为东南西北相距约80米的两个巨大的封土堆——夯土墓冢。按汉朝风俗,前墓为祭室,后墓为存放棺椁的主墓室。坟高约3米多,周围长约百米。在近两千年历史长河中,公主墓虽经过多次自然灾害的破坏,仍保存完好,2011年被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主坟上长期生长着十多种树木和杂草,密密麻麻且阴深深的,令人望而生畏。
   1968年是个特殊的年代,当时全国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当时中央提出了“打倒一切牛鬼蛇神”的口号,文物被破坏较多,宁平公主墓也没能幸免。据大张庄60多岁的村民张建回忆,当时大队革委会干部下令挖公主墓,几十位农民用工具把前墓室上的土全部清除干净,又挖地近二尺深,见到几条大砖砌的墓道。墓道的顶部都是大砖砌成的穹窿形状,非常坚固。墓道都是东南西北方向,和前后墓的方向一致。墓道与墓道之间间隔不一,有间隔0.5米左右的,有1米左右的。当时人们就在前墓室东南角位置的下方拆毁墓道砖,挖了个洞,胆大的人就钻进墓道。墓道约1米宽4尺高。张建说,他当时才十几岁,也随着人们进去看看。几天时间里,村里约有一百多人进去了。里面的构造很复杂,墓道与墓道之间有一米见方的门洞相通。没有人能说清楚有多少条墓道,每条墓道有多长。人们估计方圆约五万平方米的地下都是相通的墓道。有文物专家说,公主墓是中原大地少见的地宫墓冢,规格高,规模大。挖墓的人们在墓道里没有发现什么东西,就把前墓恢复了原状。有人把墓砖拿回家几块,用于鸡窝、猪窝,结果鸡死、猪死,无一幸免,人们只好把墓砖又送回公主墓,埋入坟里。
   关于宁平公主墓还有一些神奇的传说,方圆十多里数个村庄的老年人都爱津津乐道地讲述在公主坟借盘子碗的事。过去的数百年,人们的日子比较贫苦。每逢红白事招待客人,吃饭餐具不够用,就在办事的头一天傍晚,到公主坟前上香、烧纸,把办事需要的盘子、碗、筷子、汤匙的数量一一说出来,第二天黎明前,坟前就如数出现需要的餐具,用过之后的当天晚上再送还坟前。据说盘子碗是银的,筷子汤匙是黄金的。这种情况百试百灵。直到民国时期一户人家借过之后,起了贪心,少还了一套,从此再也没人能从公主坟借到餐具了。
   还有一些婚后不孕的男女,在公主坟前上香、烧纸祷告一番,不久心愿得以实现。几年前,二十多里外的一户人家在公主坟求子成功,为感激公主,请了戏班子在公主坟旁唱了几天大戏,轰动一时。
   近年来,不断有文史专家及历史爱好者等前往公主墓拜谒公主,也有人把公主的形象搬上戏曲、电视剧。两千年来,宁平公主刘伯姬的名字和中原历史名城——宁平紧紧联系在一起。宁平何其幸,成了金枝玉叶的刘伯姬生死相依的地方。一个人生前为某个地方做了好事,这个地方的人们就会永远记在心上。与历史长河中默默无闻的众多公主相比,刘伯姬委身葬在宁平,成全了宁平,也成全了她自己,她的名字随着宁平的发展繁荣永远载入史册,她也将永远活在郸城(大部分属原宁平县)人民的心中。
       
作者简介:
   赵旭,网名(笔名)驿外断桥边的梅、秋月夜等。郸城县宁平镇人,大专文化,在郸城县司法局工作,被聘为《宁平镇镇志》主编,平时爱好写作,有三十多篇文章发表于各级报刊、网站。

标签:宁平故事
分享: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